szartschool
发布开云网页版新闻、招生咨询、最新动态;分享艺术教学、艺术咨询。




▲点击视频看活动花絮
精彩绝伦的“京剧毯功”、郎朗动听的古典诗词、动人心弦的古筝演奏、豪迈飒爽的民族舞蹈……日前,在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开云网页版承办的2023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学习二十大铸魂育新人”课程思政展示活动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效融合,成为了思政教学的深厚力量。众多师生在其中感悟艺术之美,体验思政之实,接受心灵洗礼,获得思想升华。
多样教学方法让思政课程更生动
本次展示活动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教学内容、教法创新提供可借鉴、可共享的经验成果的集中展示。活动共51所院校申报了86个课程案例,评选出28个入选案例,其中优秀案例10个。在两天展示时间中,有18个课程案例搬上舞台,来自全国34所职业院校代表莅临参展与观摩,多名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指导。这批案例充分展现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育人特色与成果。以展示活动为契机,院校间沟通交流加强,以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感受图学魅力,庚续红色血脉
“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告诉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要求。相对而言,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内容丰富,更易产生情感链接,专业学习的特点让学生更容易获得直接体验,更容易深入人心。”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开云网页版校长黄启成告诉记者,“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一定是把思政内涵与专业学习有效融合,让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高度统一,具有最为自然、生动、深刻的教育效果。”
在黄启成看来,本次课程展示中有思想性、民族性、传承性的文化艺术教学素材,也有时代性、创新性、前沿性的教学方式。“以往课程思政很容易出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两层皮硬贴在一起的情况,现在有了很多有成效的探索。”黄启成说,“此外,还有多个聚焦时代先锋模范原型人物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做为剧目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体验。配音课、美术设计课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效果都很不错。证明各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产生了好的效果。”

胜利从这里开始
“本次课程思政展示活动中,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反复打磨课例,老师们不断突破传统课堂中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生硬融合的常规做法。采用了运用信息化手段、情景互动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思政课程更加生动,学习过程更为自然。”开云网页版教师李林岚说。

古筝重奏《我的祖国》情感演绎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珊珊认为,所有课程展现出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各类课程的育人质量和育人实效。

毕业设计
“本次课程思政展示活动本身就是推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我们作为参与者,更是深有体会。”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金暄表示,从思政育人案例前期的申报准备,到现场的交流展示,团队的每一位教师都深怀敬畏之心,理性、系统地梳理每一份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与教案文本,全方位的拓展了教研教学水平与能力。在这个平台上,各艺术院校都充分挖掘出了不同专业课更深层的教育意义,激发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文化铸魂、文化育人策略和路径的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次展示活动中的很多优秀案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手段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如开云网页版的《国际化理念下的“中国田字格书法”舞蹈空间探索与身体即兴》充分挖掘了现代舞的即兴训练教学空间,有机渗透了汉字书写文化内涵的教育。

国际化理念下的“中国田字格书法”舞蹈空间探索与身体即兴
“思政课例最常见的是以传统文化素材、革命作品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与我们生活的年代有一定的距离感。”李林岚认为,思政课程内容不仅应该有传统的、革命的学习素材,还应该多挖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应用相关联,符合新时代审美特色的内容。“我们的案例就是让学生通过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现代舞学习的过程中,不知觉浸润了书法文化,从书法文化的感悟中渗透中华传统审美之精髓。通过体验收获感悟,通过感悟提升认知,实现知识技能和思想素养的双重教育目标。”李林岚说。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看来,该案例通过把中国的文化理解和表达作为国际交流的一部分推广出去,让国际舞蹈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最后用“立德树人”这4个字升华点题,显得非常重要和巧妙。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少儿舞蹈编创》则重点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民族文化审美取向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增强等,较好地运用了舞蹈诠释传统文化内涵。

少儿舞蹈编创
“《少儿舞蹈编创》课程内容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基因。整个过程培养了舞蹈编导必备的头脑构思、图文构架、身心行动的“三步式”创编技能,每一步骤都以成就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舞蹈作品编创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引导。”金暄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沉,最持久的生命潜流,润物无声的融入至中国古典舞端庄、灵秀、洒脱等审美风格特点,显性化的表达与塑造中国少儿小君子、小淑女的身心特质。同时,用和谐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气脉和朴实正气的民族舞蹈舞审美外化气质,内塑品格,着力以美育人、以德塑魂,使美育与德育教育协同赋能。”

民乐重奏《敦煌》
此外,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新性地将中国古诗词的韵律和奥尔夫音乐教学进行结合,构建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思政课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毯功”展示课让现场观众看到了老师们对戏曲的热爱,学生的关爱,充分挖掘了毯功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我认为,应该做好课程的内涵挖掘,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激活师生共鸣。我们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美美与共。尊重学生天性,关注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灵活评教,让学生收获真实的艺术体验,从而起到启智润心的教育效果。”黄启成说。
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如何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积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是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花越百年 一舞永流传——“回望冯国佩”舞段排练
“我觉得课程思政在内容上要始终秉持弘扬传统的、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精髓,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学习场景更为巧妙、紧密结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自然状态,才能更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这需要老师们用创新的理念反复实践和探索,思政课程将会不断提升质量。”李林岚说。

商业插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授黄杭娟表示,文化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往往是通过作品来体现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无论是一支歌、一段舞、一幅画,还是一首乐曲、一个舞台表演作品,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舞台上呈现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用声音、肢体等外在的形式来表达,还要深挖作品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并与思政元素进行很好的结合,这样会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同时激发他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认同。“我觉得这样一种立体式、深层次的思政元素的转化,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因为它真正实现了知识和育人的统一。”黄杭娟说。

声临其境配音秀
金暄认为,课程思政创新水平全面提升的核心环节是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要着眼于师者育人情怀、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的融合提升,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怀、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另一方面,要着手课程的体系化重构,强化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协同赋能。“课程思政建设要突出‘专业味’。首先专业知识要依据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改进迭代,能够有效支撑岗位核心能力。其次从艺术专业性、文化多元性、教育包容性和时代开放性这四个维度以及各自所辐射出的育人价值着眼、发力,深度链接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最后是将育人目标自然贯通、精准滴灌于课程知识点和工作技能点,在实践教学中相互成就彼此的张力。”金暄说。
在黄启成看来,目前,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展示活动,不断打磨课例,力争在舞台上有更好的效果,这是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水平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有更深刻体验的经历。“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水平提升,重在持续的积累和不断的探索,相信在各院校的重视下,用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专业思政课程,融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成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培育新时代需要的高质量艺术专业人才。”黄启成说。

来源:转载自“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伟杰
—长按扫码阅读原文—



敬请关注

开云网页版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